CONCEPT

策劃理念

We TAIWAN 展會由臺灣文化部統籌,作為 2025 年臺灣以文化參與國際鏈結的重要行動。

在大阪世博會期間,以「應援未來、奇蹟之島」回應世博會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強調臺灣文化在全球重組背景下的融變能力與自信未來。以多元視角審視自身,透過新世代社群,結合新科技與各類型文化藝術,以未來世代的語言向國際觀眾述說臺灣的獨特。

臺灣,一座處於不同陸地板塊、不同溫度洋流、不同方向季風交匯處的韌性之島。始終以開放姿態面對世界,多元族群、複軌歷史、東西混融、世界之眼。這些條件養成臺灣包容、彈性、適應生存的應變韌性。珍惜傳統但勇於創新,接受命運但不受制於現實。從科技到文化,我們書寫、繪畫、歌唱、舞蹈、展演……在混融的文化基因下,藝術家們以多維思考、混融萬變的創造力站在這次的舞台,浪漫而堅強地分享臺灣的故事。

因為相信連結差異、凝聚眾人才是未來世代的力量,臺灣始終是彼此依靠的「我們」,而不是彼此競爭超級英雄的冠冕,所以是 We TAIWAN,咱臺灣。

我們相信,只要一起以行動實踐當下每一刻,未來將會以超越期待的奇蹟般降臨。

 

主辦單位|文化部
協辦單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台灣文化中心
統籌團隊|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

充滿無限可能的 a-We

無限成長稀有寶

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推擠下從海底升起的獨特生物,會發出 a-We~~a-We~~的異世界語言。

身體由充滿彈性與韌性的未來物質組成,可混融、可堆疊,會因情緒、食物與擁有的不同技能改變顏色。

喜歡旅行蒐集寶物,強項是無上限的學習能力,喜歡交朋友、擅長團隊合作。

四大展演主題

混融色彩

島嶼滿靈感,手感揉自然

VS. (at GRAND GREEN OSAKA)

在島嶼上,我們感受山海的流動,以手感創造出相信的色彩。

臺灣的獨特地理與歷史變動孕育出強大的文化韌性,在多重影響下交融、轉化,形塑出臺灣人獨有的包容力、混種特性與應變能力。「臺灣光譜」透過臺灣視覺藝術的演進,映照出臺灣文化融合、創造與再生的縮影,每一個空間都是文化現象的投射,觀眾將透過不同的感官來體驗「臺灣」。

跨域創造

凝視未來眼,混跨奇蹟感

大阪市中央公會堂

臺灣人擅長跨域創造,在文化演進的洪流中,不斷突破媒介的界限。從紙本到影像,從劇場到虛擬現實,臺灣創作者擁抱科技,以獨特的混融思維,讓不同形式的敘事在交錯中重生,創造出充滿活力的文化語彙。

本展覽回溯臺灣媒體藝術的演進軌跡,展現如何在跨領域實驗中不斷延展藝術邊界。文學成為影像敘事的靈魂,劇場舞蹈結合感測技術與沉浸環境,而VR與新媒體展演則開啟感官的全新維度,將故事帶入觀眾的身體經驗之中。

萬變氣場

聚集大拚場,我們MIT

中之島

臺灣人的氣場,生猛而流動,擁有一種獨特的凝聚力,一旦聚集,便激盪出無數可能。市集裡,人潮交談聲交織出最真實的生活節奏;廟口前,陣頭、歌仔戲、掌中戲偶一場場生猛的演出展現信仰與娛樂並存的奇蹟;公園中,阿公阿嬤的太極拳、街頭音樂人的即興演奏,一片混種交融,這就是我們的臺灣味。

展覽將透過表演、市集與文學、演奏,捕捉這些充滿生命力的聚集時刻,讓觀眾親身感受臺灣氣場如何在信仰、社交、學習的場域中激盪出無限可能。

遊戲能力

處處有臺灣,臺灣人遊戲

Coming Soon...

臺灣人擁有轉化現實為遊戲的魔幻能力,這種「遊戲力」,是一種文化姿態,也是一種集體創造力的展現——靈活、即興、敢試錯、不斷重組,正是臺灣文化持續活躍與進化的動能。

「遊戲能力」將整座大阪轉化為文化遊戲場,串聯梅田 VS. 藝術空間、城市街區與聲音據點,觀眾透過行動裝置,在城市中展開一場探索臺灣文化感知的冒險旅程,景點、飲食、展會、表演,逐步「化身臺灣人」,打開對臺灣文化的多元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