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主題之夜
表演

返回上頁
開幕之夜
注意事項

本活動為針對特定對象邀請之特別演出,不對外開放參加。

展演團隊
達康.come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來自臺灣,由阿達、康康組成之雙人漫才團體,兩人從事搞笑、漫才表演已超過 10 年,以身高相差極大的身材,讓人一看就想噴飯。

阿達,本名陳彥達,實際年次 1983 ,目測年次 1963 ,髮線年次 1893(清代)。有嬌弱女子的身長及粗壯莊稼漢的體寬,自 2007 年起開始搞笑創作,並參與多部廣告拍攝。

康康,本名何瑞康,實際身高 188.8 cm,目測身高 190cm,與阿達相對身高 30 cm。有國際名模的身高及敏捷靈活的雙腿,自 2008 年開始從事搞笑相關創作、演出,現亦從事音樂創作與演唱,並為一位行蹤神秘之踢踏舞者。

漫才少爺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漫才少爺是來自日本吉本興業的漫才團體,由太田拓郎與三木奮組成,2009 年成立,​2015 年響應吉本興業的亞洲長住計畫,選擇台灣作為新的表演舞台,並積極參與當地的搞笑演出與文化交流。​善於從台日文化差異中取材,將生活觀察轉化為幽默段子,太田犀利的吐槽,搭配三木的天然裝傻,碰撞出極具節奏感與默契的漫才。

文學之夜
注意事項

本活動為針對特定對象邀請之特別演出,不對外開放參加。

展演團隊
張雅淳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張雅淳,出生於台北,師從唸歌國寶楊秀卿,亦學習南管。傳承傳統唸歌文化的同時,亦以月琴創作新民謠。與塑神師李育昇合作參與「拚場藝術撞擊」。2020 年發行首張專輯,近年來致力於新創唸歌的創作與演出。

野孩子肢體劇場 external link

『野孩子肢體劇場』為留法肢體默劇表演者姚尚德所創立。姚尚德曾通過台灣雲門舞集流浪者計劃,於中國進行三個月「默劇出走」戶外即興演出。自2012年起,他帶著野孩子於全台各地進行「默劇出走-台灣小⻆落」駐地創作計劃,走訪台灣各個小⻆落,進入偏鄉、原⺠部落、育幼院及 傳統市場、農田等庶⺠文化之中,希望透過表演與在地文化連結。

裝咖人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裝咖人Tsng-kha-lâng」音樂結合傳統北管,受著台灣土地的氣味佮目屎來創作,注意著臺灣的庄跤、受難孤魂故事。慣勢用陰神、陰身、鬼怪神摻入歌曲故事。得獎經歷包含:參演高雄大港開唱 、《夜官巡場》小說獲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 第3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入圍等。

電影之夜
注意事項

本活動為針對特定對象邀請之特別演出,不對外開放參加。

展演團隊
巴雀藝術 external link

巴雀藝術由中提琴家張皓翔於 2015 年創立,取名自德文中提琴「Bratsche」音譯,象徵跨界願景。團隊以整體藝術為理念,結合音樂、教育與創新,推動音樂教育與文化發展。多年來執行「樂.讀音樂節」「蒲公英計畫」等專案,深耕在地、連結國際。團隊有「巴雀 Camerata Taiwan 樂團」與「室〞重瘋 Ensemble Amore」兩大室內樂團,展現專業多元的藝術實力。

原民之夜
注意事項

本活動為針對特定對象邀請之特別演出,不對外開放參加。

展演團隊
娜麓灣樂舞劇團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娜麓灣樂舞劇團成立於1990年,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指導、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扶植,常駐於屏東縣瑪家鄉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劇團以原住民族為主體,透過實地田野調查與訪談,將族人的記憶、語言、儀式與生活經驗,轉化為具有文化內涵與現代表現力的舞台演出,讓觀眾透過表演看見原住民族的生命故事與價值。

除了在國內持續推廣文化展演,劇團近年亦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足跡遍及德國柏林旅展、泰國曼谷國際書展、索羅門群島美拉尼亞藝術文化節、帛琉博物館臺灣文化展示、紐西蘭臺灣日、日本北海道民族共生象徵空間合作交流計畫,以及夏威夷太平洋藝術節等國際活動,持續以舞蹈作為文化的橋梁。

透過不斷累積的展演與交流經驗,娜麓灣樂舞劇團持續將原住民族文化帶入更多人的視野,讓傳統與當代對話,讓故事從部落走向世界。

a-We 之夜
注意事項

本活動為針對特定對象邀請之特別演出,不對外開放參加。

展演團隊
踢奶香蕉 external link

Tina Banana(踢奶香蕉)是台灣變裝家族瘋家 House of Wind 的成員,擅長將戲劇、舞蹈、造型和對嘴結合在表演中。作品聚焦身份與文化的多元面向,透過肢體和視覺講述故事,並持續與不同領域跨界合作,尋找更多表達自我與拓展變裝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