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

島嶼聲譜
展覽

返回上頁
內容介紹

B空間 島嶼聲譜

聲光電幻|臺灣特有聲場|相信生命

 

島嶼聲譜邀請觀眾沉浸於聲音之中,在拼貼式聲音劇場裡探索臺灣混合聲景,感受山林鳥鳴、潮汐拍岸、稻田風聲、城市街角與廟會喧囂等聲音,並跟著光球尋找臺灣聲音記憶;也看見藝術家以臺灣特有種生物為靈感,結合神獸視覺裝置與聲場,創作出充滿臺灣神秘的「聲音圖騰」,從聲音視野出發,聽見臺灣混融文化的象徵性。

臺灣聲場序
臺灣特有種裝置作品
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 聲光機裝置作品
展演團隊
聲場策劃|柯智豪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臺灣音樂家,音樂風格涵蓋古今東西,從古典、爵士、電子音樂到戲曲,包含京劇、崑曲、歌仔戲、布袋戲等。作品形式橫跨演唱會、電視、電影、舞臺劇、音樂劇等,致力推廣臺灣傳統音樂及多項語文、東方儀式與戲曲的採集與重製。

空間裝置|拚場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拚場是由當代藝術家、編舞家、音樂製作人、樂團、服裝造型、建築師、漫畫家、文字工作者等跨領域的創作者,共同創作藝術作品的計畫。
拚場的創作目標是將過去臺灣的歷史事件,經由共同創作的詮釋,成為當代可閱讀與感受的作品,讓重要的歷史事件不再只是一個隨著時間消逝的軼聞。面對歷史,定義臺灣人的史觀。

藝術創作|李育昇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劇場服裝設計、塑神師/李育昇
1983年生於洋裁家族,2003年開始參與劇場相關視覺與美術服裝設計;目前跨域專注於臺灣民間信仰再現代化創作。
2017年以前為人扮裝,2017年以後為臺灣神明扮裝。


空間裝置|李文政 external link

1982生,宜蘭人
以文化建國為目標,自稱超臺李文政,目標成為孩子王藝術家。
因藝術創作而重新認識故鄉,從混亂環境中思考創作,期望把臺又俗的生活轉化為前衛符號,實驗在地文化的多樣性發展生命力,讓人們重新認同而能更喜愛臺灣藝術的展現。
以團隊創作為核心,用數位影像、影像、動畫、空間、裝置、遊戲、策展、跨界創作、藝術指導等各種方法,達到藝術溝通,推廣臺灣文化。

藝術裝置|豪華朗機工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豪華朗機工以混種跨界為創作概念,作品風格走向以簡潔乾淨形式表現出輕鬆意境,取材於自然環境,討論奇觀社會中的人性思維,希望在極度科技及極度人文這兩個極端中取得和諧,激發創意,並利用「音樂、視覺、裝置、文本」共陳手法,使面向千變萬化,作品跨界戲劇、電影、舞蹈、建築、流行音樂、經濟行為。

推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