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

島嶼聲譜
展覽

返回上頁
內容介紹

《島嶼聲譜》是一場沉浸於聲音之中的藝術經驗,探索並重組臺灣多元的聲響場景,轉化為聲光交錯的當代表現。

 

在這座拼貼式聲音劇場中,聲音成為可步行的風景,在跟著光球尋找臺灣聲音記憶中,探索山林鳥鳴、潮汐拍岸、稻田風聲、城市街角與廟會喧囂等聲音;藝術家以臺灣特有種生物為靈感,結合神獸視覺裝置與聲場,創作出臺灣神秘的「聲音圖騰」,從聲音視野出發,聽見臺灣混融文化的象徵性。這是一場「相信生命」的體驗,因為聲音記錄了時間的流動,也承載著人類最深刻的記憶與情感。閉上眼睛,聆聽島嶼記憶;睜開眼睛,感受神性臺灣。

《臺灣特有種+臺灣光場》
內容介紹

李育昇從生態與信仰出發所創造的臺灣特有種系列,以神獸的姿態座落於展間,李文政為場域的光環境賦予更濃烈的臺灣異境,創造神聖的氣場,讓觀者猶如置身神殿之中,與臺灣聲場相互呼應。

展演團隊
空間裝置|李文政 external link

1982生,宜蘭人
以文化建國為目標,自稱超臺李文政,目標成為孩子王藝術家。
因藝術創作而重新認識故鄉,從混亂環境中思考創作,期望把臺又俗的生活轉化為前衛符號,實驗在地文化的多樣性發展生命力,讓人們重新認同而能更喜愛臺灣藝術的展現。
以團隊創作為核心,用數位影像、影像、動畫、空間、裝置、遊戲、策展、跨界創作、藝術指導等各種方法,達到藝術溝通,推廣臺灣文化。

藝術創作|李育昇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劇場服裝設計、塑神師/李育昇
1983年生於洋裁家族,2003年開始參與劇場相關視覺與美術服裝設計;目前跨域專注於臺灣民間信仰再現代化創作。
2017年以前為人扮裝,2017年以後為臺灣神明扮裝。


《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
內容介紹

豪華朗機工以一個信念的光球,隨著聲場遊走於微型場景中。臺灣與日本共感的場景,透過洋樓、車站、路燈、公園交織起來,引領觀眾跟隨靈光,進入記憶的時光,召喚內心深處的感觸。

展演團隊
編導|豪華朗機工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豪華朗機工以混種跨界為創作概念,作品風格走向以簡潔乾淨形式表現出輕鬆意境,取材於自然環境,討論奇觀社會中的人性思維,希望在極度科技及極度人文這兩個極端中取得和諧,激發創意,並利用「音樂、視覺、裝置、文本」共陳手法,使面向千變萬化,作品跨界戲劇、電影、舞蹈、建築、流行音樂、經濟行為。

聲音設計|柯智豪

臺灣音樂家,音樂風格涵蓋古今東西,從古典、爵士、電子音樂到戲曲,包含京劇、崑曲、歌仔戲、布袋戲等。作品形式橫跨演唱會、電視、電影、舞台劇、音樂劇等,致力推廣臺灣傳統音樂及多項語文、東方儀式與戲曲的採集與重製。

《臺灣聲場+聲場文字動態》
內容介紹

《臺灣聲場+聲場文字動態》是一場沉浸式聲音體驗,循環呈現六種臺灣聲景,從自然呢喃到城市節奏,邀請觀眾走入聲音劇場。隨著光球移動,聲音與記憶交織,展開一段關於生命與感知的旅程。文字動態牆由三頁文設計,將聲音轉化為三語詩意文字,隨聲律動浮現,讓觀眾不只聽見,更閱讀聲音,共構語言與聲音的呼吸場域。

柯智豪,臺灣音樂家,音樂風格涵蓋古今東西,從古典、爵士、電子音樂到戲曲,包含京劇、崑曲、歌仔戲、布袋戲等。作品形式橫跨演唱會、電視、電影、舞台劇、音樂劇等,致力推廣臺灣傳統音樂及多項語文、東方儀式與戲曲的採集與重製。

展演團隊
音樂|柯智豪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臺灣音樂家,音樂風格涵蓋古今東西,從古典、爵士、電子音樂到戲曲,包含京劇、崑曲、歌仔戲、布袋戲等。作品形式橫跨演唱會、電視、電影、舞臺劇、音樂劇等,致力推廣臺灣傳統音樂及多項語文、東方儀式與戲曲的採集與重製。

展呈設計|三頁文設計 external link external link

三頁文設計專注於視覺創意與品牌整合設計,成員橫跨平面設計、動態影像、數位媒體與空間策畫,致力探索設計在各種媒介中的表現可能。不僅重視設計專業,更強調以設計連結觀眾與品牌,創造深刻的體驗。曾參與多項藝術節、展覽及大型活動,擅長將抽象概念轉化為視覺語言,打造具故事性與感染力的作品。

推薦活動
臺灣本色
光織自然
  • 時間
    8 / 2 (六) - 8 / 20 (三)
    10:00 - 18:00

    ※8月8日、9日、15日、16日,因晚間為非公開活動,因此「臺灣光譜」展覽提前於17:00結束,敬請見諒。
  • 地點
  • 費用
    免費參加